陈松蹊院士:营造数据分析文化 释放潜在社会价值

  1月13日,由中国计算机学会(CCF)主办的“第二届CCF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高端峰会”在杭州市萧山区举行。峰会期间,院士专家围绕“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,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”的主题,共商数据要素化和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构建新话题,共策数字经济发展新智慧。

  中国科学院院士、CCF理事长、50人论坛主任委员梅宏院士代表主办方在致辞中表示,现阶段,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、重塑全球经济结构、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。但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、促进数据要素化仍是一个国际性难题,尚处探索阶段,有必要跨出既有认知,尝试构建面向数字经济的全新框架和模式,从多学科、跨领域视角进行全方位的审视。

 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松蹊长期深耕于高维大数据统计分析、环境统计、非参数统计方法,峰会上,陈松蹊院士作“数据、数据分析与数据赋能”报告。在他看来,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,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洼地。在数字中国建设时代,数据也正在凭借提高生产能力,赋能劳动生产等方面逐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。

17641.png

当今时代,数据分析正在快速推进认知与实践的深度融合,带动数据量保持指数级增长。借助统计分析数据资源、优化商业策略、提升经济效率,已成为商业常态,而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和战略性资源的地位日益凸显。”陈松蹊表示,从数据到数据赋能的必由之路就是数据分析,数据无法实现自动赋能,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才能找到数据间的关联,才能把生产模型建得更精确。而只有让数据说话,才能更好地利用数据,将生产,经营、科学创新结合起来,将人类认知带到更高的一个水平。

  数据要通过有效收集、整合、处理等步骤,才能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信息资源,统计学是指导数据收集、分析、解读和呈现的学科,它是理工农医、社会科学实证分析的方法论, 是众多学科的必修课。它可以对大数据进行统计调整,去除较容易获得的大数据中的偏差。

  尽管数据具备价值,但怎么把价值挖掘出来,则需要数据分析、需要分析人才。由数据分析人才去营造各实体经济单位的数据分析文化,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数据挖掘、分析和萃取提炼的能力,只有当数据被转化为信息或知识,并辅助预测、支撑决策或指导实践之后,才能释放出其蕴含的潜在经济社会价值。

  陈松蹊表示,建设数字中国,数据分析是关键。目前数据分析人才不足,数据科学、数据分析企业助力数据文化建设不足。“数字中国的建设不只是存储平台、计算平台等硬件,更需要数据分析,需要企业建立数据文化,通过数据分析把收集的数据用起来,释放潜在生产力。”

  我国现阶段的数据分析能力水平有了显著提升,但仍然供不应求,目前我国实现数据赋能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。“一是数据分析人才不足,二是数据分析文化在实体机构、实体企业有待建立”,陈松蹊说,“我们需要加强统计学与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力度,培养更多的统计师、数据分析师,他们是分析数据、建立数据文化、为数据赋能的主力军。”(柯岩)

来源:光明网